方法:这是一项基于病例—对照研究的调查。包括62例骨肉瘤患者和107例年龄、性别和民族匹配的健康对照人群。基因分型使用TaqMan-PCR技术检测。本研究对ARHGAP35基因多态性与骨肉瘤的遗传易感性及临床预后进行了分析。 结果:本研究发现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rs1052667基因型频率有显著差异。与rs1052667位点C等位基因的纯合子(GSK1120212购买rs1052667-CC)相比,携带rs1052667T等位基因的基因型(即rs1052667-CT或-TT)增加骨肉瘤的患病风险(优势比OR分别为2.50和7.58)。此外,该基因rs1052667位点多态性与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如肿瘤大小、肿瘤分级及肿瘤转移相关。这种多态性还影响了骨肉瘤病例的总生存率和无复发事件EPZ-6438核磁共振生存率。同肿瘤分级一样,ARHGAP35基因rs1052667位点多态性是影响骨肉瘤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上述研究结果表明,ARHGAP35基因rs1052667位点多态性可能与骨肉瘤的遗传易感性和临床预后相关。
伊马替尼作为首个分子靶向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它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Selleckchem GSKJ4的。但是随着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一些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等相关问题陆续出现,新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开发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本论文重点研究了伊马替尼重要中间体N-(5-氨基-2-甲基苯基)-4-(3-吡啶基)-2-哌啶胺的合成及工艺优化。以2-甲基-5-硝基苯胺和3-乙酰基吡啶作为起始原料,经硝化、加成、环合、还原得到伊马替尼活性母体结构N-(2-甲基-5-氨基苯基)-4-(3-吡啶基)嘧啶-2-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