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45只,建立兔双侧桡骨中段12mm骨缺损模型,然后随机分成5组,每组9只。均植入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与磷酸

方法: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45只,建立兔双侧桡骨中段12mm骨缺损模型,然后随机分成5组,每组9只。均植入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与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与磷酸钙骨水泥的比例分别为1∶1,2∶1,3∶1,4∶1,5∶1。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与磷酸钙骨水泥混合后的形态;植入后4,8周分别行X射线片观察缺损区骨连接及骨痂生长情况,组织学观察新生骨组织和骨愈合情况AZD6244 花费,并进行骨缺损修复血管化观察;植入后8周测定各组桡骨标本的最大扭矩,以评价生物力学强度。结果: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与磷酸钙骨水泥的比例为3∶1时,二者混合后可任意塑形,其成骨性能最好,新生骨的组织学结构和血管化程度优于其他复合比例,生物力学强度高于其他复合比例(t=2.35,P<0.05)。结论: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磷酸钙骨水泥的最适宜比例是3∶1。"
已经对蜈蚣藻中萜类化合物进行提取、分离纯化和GC-MS分析。采用正交试验研究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蜈蚣藻中萜类化合物的条件,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蜈蚣藻中萜类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成分。正交试验结果显示:以得油量为指标,各萃取条件按对结果影响的顺序列为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温度=CO2流速;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时间2h、萃取温度不要40℃、CO2流速10L/h。各浓度洗脱液经GC-MS分析后,通过检索NIST谱图库,并结合有关文献,从中初步确认出11种萜类化合物。”
“目的:了解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与结肠癌关系的研究现状。方法:采用关键词途径检索MEDLINE和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发表时间、英语为限制,对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与结肠癌关系的研究状况进行回顾总结。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