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发现BMI(OR=1 172,95%CI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

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发现BMI(OR=1.172,95%CI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MIF)作为与免疫细胞活化有关的可溶性细胞因子,与细胞的多种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发挥重要作用。近期,MIF被证明可通过介导下游多条信号通路广泛参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Z-DEVD-FMK化学结构cancer, CRC)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过程,通过促进细胞增殖、黏附、转移、血管新生、上皮间质转化等方式加快肿瘤的发展。MIF有望成为CRC的潜在治疗靶点。
<正>直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它以起病隐匿、死亡率高为特点,在我国直肠癌发生率高于结肠癌,且以青年、低位多见,严重危害国民健康。近年来直肠癌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1]。尽管近些年放化疗等GDC 0032分子量一系列治疗方法的在不断发展,目前手术治疗仍是治疗结直肠癌的首选方法[2]。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um exci sion,TME)最早由英国学者Heald于1982年提出,将直肠深筋膜包裹的直肠、直肠系膜及直肠周围脂肪组织、神经血管和淋巴结视为一个解剖单位。直肠癌手术时力求以此解剖单位行完整切除[3]。广义的外科膜解剖即系膜与系膜床的解剖,ACY-1215浓度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多种蛋白质联合预测结直肠癌(CRC)预后的作用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从癌症蛋白质组图集(TCPA)数据库下载CRC蛋白质表达数据及临床数据,应用Perl及R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后筛选出预后相关的蛋白质;进一步通过多因素Cox分析筛选出可作为CRC预后独立风险因子的蛋白质并据此构建预测模型。对模型中每一个蛋白质及模型风险评分进行生存分析,并对风险评分与患者生存状态绘制风险曲线验证预测模型对预后的预测作用。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