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显示病理状态下,赖氨酸缺陷蛋白激酶-1(with-nolysine kinases 1,WNK1)通过SPAK和OSR1蛋白途径,调节NKCC1/KCC2表达,从而影响细胞内Cl-浓度。据此,我们推测WNK1-SPAK/OSR1-NKCC1/KCC2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骨癌痛,但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拟建立大鼠骨癌痛模型,首先观察WNK1及Selleck GSK1120212其下游蛋白在BCP大鼠脊髓背角(dorsal horn,DH)和背根神经节(dorsalroot ganglion,DRG)中的表达,然后使用siRNA技术抑制WNK1,观察其下游蛋白的表达以及对BCP大鼠疼痛行为学的影响,进而采用神经药理学的方法研究WNK1-SPAK/OSR1-NKCC1/KCC2信号转导通路是否参与更多BCP的过程。本研究将丰富癌痛机理,为癌痛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新思路。第一部分WNK1在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中的表达目的探讨WNK1激酶在骨癌痛大鼠脊髓DH和DRG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将乳腺肿瘤Walker256细胞株注射于大鼠的左后肢胫骨干骺端,建立大鼠骨癌痛模型。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PF-562271花费,n=5)、假手术组(sham组,n=5)、骨癌痛组(BCP组,n=20);其中control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sham组大鼠在左后肢胫骨干骺端注射10μl Hank’s液,BCP组大鼠则注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1× 105/10μl Hank’s);control组和sham组在观察第12天处死大鼠,BCP组在造模后3、6、9、12d分别处死5只大鼠,并提取L4-6脊髓及相应节段D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