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的探讨粘着斑激酶(FAK)在腺样囊性癌(ACC)中的表达,并探讨它在腺样囊性癌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中的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AK在40例唾液腺腺样囊性癌、30例多形性腺瘤和30例正常唾液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FAK在ACC中高表达(75.%),在正常唾液腺组织(16.7%)、多形性腺瘤(40.0%)中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高于非转移组Selleckchem Epacadostat。神经侵犯组高于非侵犯组(P<0.05),而与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AK可以作为判断ACC侵袭、转移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目的研究维甲酸诱导腭裂发生中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方法采用器官体外培养法进行腭板培养,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全反式维甲酸(all trans retinoic acid,ATRA)组。分别培CB-839体内养24 h、48 h、72 h后,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两组腭板在不同时间点的融合情况,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检测各组腭板细胞的凋亡,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腭板中caspase-9、转化生长因子-β3(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3,TGF-β3)、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ype-ⅡrPFTα体外eceptor,TGFβRⅡ)、维甲酸核受体α(retinoic acid receptorα,RARα)、维甲酸核受体β(retinoic acid receptorβ,RARβ)及维甲酸X受体α(retinoic acid X receptorα,RXRα)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维甲酸诱导腭裂模型,培养24 h、48 h、72 h后,对照组腭板的融合数分别为4个、8个、8个,而ATRA组未见腭板融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