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的观察复方红花降压胶囊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及其毒性。方法采用原发性大鼠进行药物灌胃,用大鼠血压测定仪进行定期血压测量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复方红花降压胶囊对原发性大鼠高血压有降压作用,实验证明其降压作用显著,并对机体无毒性作用。结论复方红花降压胶囊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有降压作用,为应用于临床治疗高血压病提供了依据。”
“糖基化是指在酶的作用下,蛋白www.selleckchem.cn/products/fg-4592.html质、脂质或小分子等连上糖类化合物的过程。它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并有十分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它是通过糖基转移酶催化完成的,其中糖核苷酸是糖基化过程中糖的供体。本文简要叙述了糖核苷酸类化合物的有机合成和生化合成的方法以及该类化合物在抗生素糖基化途径研究、糖基转移酶的生物化学研究和化学生物学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建立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含量的测C59 wnt定方法。方法:采用柱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法。样品用甲醇提取,提取液经过氧化铝柱分离出丹参酮,于269nm波长处测定其含量。结果:以丹参酮ⅡA为对照品,其线性范围为2.00~10.00μg·mL-(1r=0.9995),回收率为99.30%,RSD=0.32%。结论:该方法简单、可靠,可作为该制剂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目的观察复方氢氧化钙糊剂购买抑制剂在有窦型慢性根尖周炎根管消毒中的疗效。方法将有窦型慢性根尖周炎患牙150颗随机分为A、B、C三组,A为复方氢氧化钙实验组,B为樟脑苯酚组,C为氢氧化钙盐水组,进行根管消毒暂封药7d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A、B、C三组成功率分别为80%、48%、50%,AB组疗效比较(P<0.05);AC组疗效比较(P<0.05);BC组疗效比较(P>0.05)。结论复方氢氧化钙糊剂在有窦型慢性根尖周炎根管消毒中是较为理想的根管消毒方法。
“
应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其进行调控,可使肿瘤细胞生长受抑,发生凋亡,并可增强肿瘤对化疗的敏感性。单独应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应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其进行调控,可使肿瘤细胞生长受抑,发生凋亡,并可增强肿瘤对化疗的敏感性。单独应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或联合其他化疗药物,成为抗血液肿瘤研究与治疗的新方向。”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易感因素。方法选择经直立倾斜试验确诊为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患儿40例为观察组,并设健康体检的儿童40名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的父母亦均予询问有关晕厥的病史,并做直立倾斜试验。检测GSK-3 phosphorylation两组体质指数、血压、血脂、肌酸激酶(CK)。结果晕厥组22.5%患儿的母亲或父亲有过至少1次晕厥病史,直立倾斜试验中有17.5%的患儿家长为阳性;对照组中5%的家长有晕厥病史,2.5%的家长为直立倾斜试验阳性。晕厥组的阳性家族史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体质指数为(15.75±1.8)kg/m2,对照组体质指数为(17.97±2.7)kg/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Selleck学意义(P<0.05);观察组CK值(81.95±33.80)U/L,对照组(165.93±40.62)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遗传因素、体质指数、低肌酸激酶是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易感因素。"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α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2143754与糖脂代谢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Staurosporine 花费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测序的方法,同时检测生化指标。结果糖尿病组(T2DM)与健康对照组(NC)的基因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基因型糖尿病患者有较低的空腹胰岛素和餐后2小时胰岛素,较高的HOMA-IR(P<0.01),较高的TC、TG、LDL-C和较低的HDL-C(P<0.05);rs2143754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明显相关(P<0.01),T等位基因是心血管疾病的非独立危险因素。
方法:检测IGF-1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KMM-1及U266增殖的影响,用免疫印迹法检测IGF-1对骨髓瘤细胞缺氧诱导因子HIF-
方法:检测IGF-1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KMM-1及U266增殖的影响,用免疫印迹法检测IGF-1对骨髓瘤细胞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表达的作用、并观察HIF-1拮抗剂Echinomycin对IGF-1作用下骨髓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此外,我们还用免疫印迹法检测IGF-此网站1对HIF-1信号通路上游AKT的作用,并观察PI3-K/AKT的拮抗剂LY294002对IGF-1刺激下骨髓瘤细胞HIF-1α表达及骨髓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及LY294002和HIF-1拮抗剂Echinomycin对骨髓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结Epigenetics抑制剂果:IGF-1上调骨髓瘤细胞HIF-1α的表达,从而促进骨髓瘤细胞增殖,用Echinomycin阻断HIF-1明显减弱IGF-1的促增殖作用;PI3-K/AKT通路是介导IGF-1上调HIF-1α表达的重要环节,阻断Pi3-K/AKT通路可点击此处逆转IGF-1对HIF-1α表达的作用。无论是阻断Pi3-K/AKT通路还是HIF-1都使IGF-1刺激骨髓瘤细胞增殖的作用显著减小。结论:IGF-1通过PI3-K/AKT通路上调骨髓瘤细胞HIF-1α的表达,从而促进骨髓瘤细胞的增殖。我们的研究提示,HIF-1在骨髓瘤的病理中起重要的作用,可能成为治疗骨髓瘤的新靶点之一。
上述结果为ST8Sia Ⅵ生物学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前提。”
“目的探讨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在恶
上述结果为ST8Sia Ⅵ生物学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前提。”
“目的探讨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其与恶性黑素瘤临床病理特征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3例恶性黑素瘤、20例色素痣中p-mTOR和CyclinD1的表达。结果①已经p-mTOR和CyclinD1在恶性黑素瘤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色素痣;②p-mTOR在恶性黑素瘤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性别、年龄无关;③恶性黑素瘤中p-mTOR与CyclinD1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恶性黑素瘤的发生发展可能与mTOR信号通路诱导CyclinD1过度表达有关AG-014699分子量。”
“目的:研究葡萄糖刺激胰岛β细胞后,是否通过活性氧(ROS)调控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表达而参与胰岛素分泌信号通路的调控。方法:用不同浓度葡萄糖和H2O2短时间干预胰岛细胞系(INS-1细胞),分别检测细胞分泌胰岛素、细胞内ROS浓度及PTENmselleck化学药品RNA表达。结果:(1)随着刺激的葡萄糖、H2O2浓度升高,INS-1细胞内ROS浓度和分泌的胰岛素逐渐升高。(2)随着葡萄糖刺激加大或H2O2浓度逐渐升高,INS-1细胞内PTENmRNA表达先受到抑制,但当刺激浓度超过一定范围后,抑制作用消失。结论:葡萄糖可能通过刺激胰岛细胞内ROS生成,以低浓度ROS作为信号分子抑制PTEN表达,成为调控胰岛素分泌的机制之一。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软骨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相关文献27篇。软骨细胞基质中的生长因子,通过不同的细胞信号通路在软骨生长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软骨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相关文献27篇。软骨细胞基质中的生长因子,通过不同的细胞信号通路在软骨生长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周围环境因素也影响诱导分化的结果,但目前对于各个信息通路之间的联系及相互关系尚不完全明确。构建组织化软骨的支架材料也有待进一步发展。”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的马齿苋中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芹菜素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ZSelleckchem RoxadustatORBAXSB-C18(150mm×4.6mm,5μm);检测波长:360nm;甲醇-0.2%磷酸(45∶55)为流动相;柱温:30℃;流速:1.0ml/min。结果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芹菜素回归方程分别为Y=1504.412X+9.9756,Y=1991.745X+8.6051,Y=567.591X+2.5397,Y=1811.803X+0Adriamycin小鼠.3074,在0.0536~0.1877、0.0461~0.1613、1.255~4.393、0.0602~0.211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9~0.9999,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7%、96.9%、107%、91.1%,RSD分别为2.99%、3.53%、1.89%、2.81%。3个样品含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芹菜素的总和分别selleck化学药品为0.176、0.218、0.228mg/g。结论本法为马齿苋提供了分析4种黄酮化合物方法 ,该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
“表观遗传修饰在肿瘤中起重要作用,对基因表达有重要影响的是染色质组蛋白乙酰化,依靠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s,HATs)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的调控来平衡。染色质的乙酰化状态能导致肿瘤抑制基因或促凋亡基因低表达。
结果:293细胞中,NUAK1定位于细胞核。在TNF-α的刺激下,以空载和显性失活突变体为对照,NU-AK1显著抑制NF-κB的活
结果:293细胞中,NUAK1定位于细胞核。在TNF-α的刺激下,以空载和显性失活突变体为对照,NU-AK1显著抑制NF-κB的活性,且与其表达量成正相关。结论:由于NUAK1定位于细胞核中,且显著抑制TNFα刺激下NF-κB的活性,所以NUAK1可能参与NF-κB的转录调Lapatinib小鼠控。”
“心肌梗塞(AMI)早期进行溶栓治疗,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灌注是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病死率,改善预后的最有效措施。在疾病发作4小时内溶栓可缩小梗塞面积,而且溶栓时间越早,梗塞面积缩小越显著,特别是在2小时内溶栓更佳[1,2]。我科自1995年9点击此处月至1999年2月对23例AMI患者应用尿激酶进行早期溶栓治疗(均在发病后4小时内),冠脉再通为100%,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仔细的病情观察、精心的护理,对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治愈率非常重要。现将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
“酿酒酵母线粒体NAD(H)激或者酶Pos5p显示出重要功能,其缺失将导致细胞抗氧化性能出现障碍。为了了解Pos5p的抗氧化作用机制及其与调节辅酶NAD(H)和NADP(H)之间的关系,比较了在不同类型的氧化胁迫试剂作用下,野生型BY4742、POS5基因缺失体pos5-及其回补体pos5-/POS5-YEp的生长表型,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细胞内辅酶含量。
与氟西汀干预组相比,氟西汀加DAPT组细胞活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1);(3)与对照组相比,DAPT组Hes1mR
与氟西汀干预组相比,氟西汀加DAPT组细胞活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与对照组相比,DAPT组Hes1mRNA和Hes5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01),氟西汀组Notch1 mRNA、Hes1 mRNA和Hes5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01或P<0.01);与氟西汀干预组相比,氟西汀加DAPT组查找更多的Notch1 mRNA、Hes1 mRNA和Hes5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01)。结论:氟西汀可能通过调控Notch1信号的传导促进NSCs的增殖。"
“为了探讨复方伊维菌素乳液在动物体内的药物代谢,为兽医临床提供用药参考。试验选取7只山羊,每只山羊按0.1mL/kg(伊维菌素0.2mg/kgABT-199,阿苯达唑10mg/kg)剂量口服,给药后0.5、1、2、3、4、6、8、12、16、24、36、48、60h颈静脉采血5mL,分离血清,-20℃保存,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样品血药浓度。试验结果表明,①伊维菌素在山羊体内的代谢情况为:0.5h,0.112151μg/mL;第1次达峰时间为4h,0.302702μ一般g/mL;第2次达峰时间为16h,0.258284μg/mL;60h,0.011118μg/mL。②阿苯达唑在山羊体内的代谢情况为:0.5h,0.049285μg/mL;第1次达峰时间为8h,4.95283μg/mL;第2次达峰时间为16h,5.694551μg/mL;60h,0.06434μg/mL。复方伊维菌素中的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在山羊体内代谢时间短,第60小时已达到很低的血药浓度。
在1 0×10-5mol L-1浓度下,它们在肿瘤细胞毒(MTT法,HCT-8,Bel-7402,BGC-823,A549和A27
在1.0×10-5mol.L-1浓度下,它们在肿瘤细胞毒(MTT法,HCT-8,Bel-7402,BGC-823,A549和A2780细胞株)、抗炎(PAF,TNF-α和PGE2模型)、抗氧化(Fe2+-Cys诱导大鼠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模型)、抗HIV(VSVG/HIV模型)、神经保护(去血清和谷氨酸损伤模型)和抗糖尿病(PT寻找更多PIB酶抑制模型)体外模型上均未显示出显著药理活性。结论:化合物1~20均为首次从水团花属植物中分得,它们的药理活性尚待在其他模型上进一步筛选评价。此外,通过2D NMR数据分析,对文献中报道的化合物10和11碳谱数据的错误归属进行了修正。”
“目的:研究γ分泌酶抑制剂对人卵巢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并探www.selleck.cn/products/epz015666.html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RT-PCR检测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3AO、HO8910、HO-8910PM、A2780中Notch1mRNA的表达及γ分泌酶抑制剂处理前后A2780细胞中Notch1和HES1mRNA的表达情况;MTT比色法分析γ分泌酶抑制剂对高表达Notch1的A2780细胞生长GSK1120212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周期分布。结果:经γ分泌酶抑制剂处理后A2780中Notch1mRNA表达明显降低,细胞生长被抑制,细胞周期主要停滞在G1期,并且HES1的表达下降。结论:γ分泌酶抑制剂可阻断Notch1信号通路,下调Notch1及HES1的表达,从而影响卵巢癌细胞周期分布及抑制其增殖。”
“目的研究半夏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对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
方法: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的前、中、后分3次观察TCD前后对照。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CD对溶栓治疗效果评定
方法: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的前、中、后分3次观察TCD前后对照。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CD对溶栓治疗效果评定及急性脑梗死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过程中疗效判定的一个客观指标。”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保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DVT患者18例,均采用小剂量尿selleck化学药品激酶静脉滴注,同时联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并于治疗2周后观察患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怒张、皮温等情况及多普勒彩超检查下肢血管通畅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肢大小腿平均周径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大小腿患、健肢周径差治疗后较治疗前分别缩小(4.1±0.6)cm,(2.5±1.1)cm(p<0.01),总有效率为83.3%。治疗过程中均未出可能现皮肤、粘膜及重要脏器出血。结论:小剂量尿激酶配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DVT效果优,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目的观察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回顾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内一科2004年3月至2008年3月采用UK疗法(150万单位,30min静脉输注)治疗AMI共58例,观察临床疗效、不良反Akt抑制剂应。结果闭塞相关血管再灌注率为79.3%。结论UK静脉溶栓治疗AMI患者可明显提高再灌注率。”
“流感病毒是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应对流感病毒的主要方式是疫苗和药物治疗。对可能大规模爆发的流感疫情来讲,药物治疗是最好的控制流感病毒传播的手段。目前,抗流感病毒药物包括已在俄罗斯上市的盐酸阿比朵尔和美国FDA批准的4个抗流感病毒药物,后者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分为M2离子通道蛋白抑制剂和神经氨酸酶(NA)抑制剂。
结论:化合物Ⅱ、Ⅲ、Ⅳ、Ⅵ为首次从该种药材中分离得到。”
“目的研究黄牛木茎6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
结论:化合物Ⅱ、Ⅲ、Ⅳ、Ⅵ为首次从该种药材中分离得到。”
“目的研究黄牛木茎6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学方法对黄牛木茎6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根据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5个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7-二羟基-2-(3-甲基丁-2-烯基)-5″-羟基-6″-甲基-6-″(4-甲基戊-3-A 1331852烯基)-4″,5″-二氢吡喃(2″,3″:3,4)双苯吡酮(Ⅰ)、5,9-二羟基-8-甲氧基-2,2-二甲基-7-(3-甲基丁-2-烯基)-2H,6H-吡喃-[3,2-b]-双苯吡-6-酮(Ⅱ)、黄牛木酮A(Ⅲ)、4-(3′,7′-二甲基辛-2′,6′-二烯基)-1,3,5-三羟基-9H-双苯吡-9-酮(Ⅳ)和黄牛木酮ASelleck RG7422(Ⅴ)。结论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越南黄牛木酮E(cracochinchinone E)。化合物Ⅱ和Ⅳ为首次从黄牛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目的研究黄花倒水莲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病毒活性。方法采用柱色谱技术分离黄花倒水莲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根据光谱数据鉴定分离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Selleckchem Sorafenib(CPE re-duction assay)测定化合物的体外抗病毒活性。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棕榈酸(Ⅰ)、1,3-二羟基-2-甲基酮(Ⅱ)2、4乙基-豆甾-7,(E)-22-二烯-3-醇(Ⅲ)、对羟基苯甲醛(Ⅳ)、1,3-二羟基酮(Ⅴ)、1,3-二羟基-2-甲氧基酮(Ⅵ)、1-甲氧基-2,3-亚甲二氧基酮(Ⅶ)、1,7-二羟基-2,3-亚甲二氧基酮(Ⅷ)、对羟基苯甲酸(Ⅸ)和原儿茶酸甲酯(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