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 连续入组2017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新诊断的T2DM合并NAFLD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二甲双胍组和罗格列酮组,每组各30例。罗格列酮组给予罗格列酮,二甲双胍组给予二甲双胍,两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采集所有入组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相关生化指标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二甲双胍组治疗12周后或者FBG、2 h PG、HbA1c、FMN、TC、TG、LDL-C、AST、ALT、γ-GT、TNF-α、IL-6均显著降低,HDL-C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相比,罗格列酮组治疗12周后,FBG、2 h PG、HbA1c、FMN、AST、ALT、γ-GT、TNF-α、IL-6、hs-CRP临床试验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C、TG、LDL-C、HDL-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二甲双胍组FBG、2 h PG、FMN、TG、LDL-C、AST、γ-GT、IL-6、hs-CRP均较罗格列酮组下降显著(P<0.05),而HbA1c、TC、ALT降低LGX818细胞系更显著(P<0.01);罗格列酮组IL-6、hs-CRP下降均较二甲双胍组显著(P<0.05),TNF-α下降更显著,(P<0.01);两组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的比较利拉鲁肽、利格列汀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69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利格列汀组、二甲双胍组和利拉鲁肽组,各23例。
Monthly Archives: March 2021
结论 MIF、MIF mRNA、JNK1、JNK1 mRNA、pJNK1在HCC组织和HepG2肝癌细胞中均呈高表达,MIF参与H
结论 MIF、MIF mRNA、JNK1、JNK1 mRNA、pJNK1在HCC组织和HepG2肝癌细胞中均呈高表达,MIF参与HCC进展,可能是通过激活JNK1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SrcDatabase-来源库: 期刊
Title-题名: 缺氧诱导基因2诱导甘油三酯堆积稳态失衡促进肝P005091癌发生的研究
Author-作者: 刘咏真;康静波;杜锐;郑伟;
Organ-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肿瘤诊疗中心;
Source-文献来源: 转化医学杂志
Summary-摘要: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基因2(hypoxia-inducibleLDC000067体内 gene 2,HIG2)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正常肝细胞(QZG)、肝癌细胞系(HepG2、SMMC7721)常规培养,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IG2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甘油三酯检测试剂盒检测每6×10~6个正常肝细胞系(QZG)和肝癌细胞系(HGDC-0449研究购买epG2、SMMC7721)甘油三酯含量;使用涂有Matrigel的聚碳酸酯膜的Transwell小室测定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划痕实验比较转染了对照质粒以及转染了HIG2过表达质粒的HepG2细胞的细胞迁移率;实时定量荧光PCR分析30例肝癌组织和对应肝癌癌旁组织中HIG2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癌癌旁组织和肝癌组织中HIG2蛋白的表达及部位。
结论:下调PD-L1后,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有一定程度下降,PD-L1可能成为肝细胞肝癌免疫治疗中的一个新基因靶位。
结论:下调PD-L1后,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有一定程度下降,PD-L1可能成为肝细胞肝癌免疫治疗中的一个新基因靶位。
SrcDatabase-来源库: 期刊
Title-题名: 肝癌患者应用卡瑞利珠单抗后不良反应的处置及护理——评《生物材料科学医用材料导论(第2版)》
Author-作者: 张亚维;张静;王ABT-737海英;
Organ-单位: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Source-文献来源: 材料保护
Summary-摘要: <正>自现代医学发展以来,为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了许多生机与希望,现代医学的进步离不开人体解剖生理的研究与新药物的发明,然而恶性肿瘤这一病症仍然是现代医学中最大的难题。恶性肿selleck screening library瘤俗称癌症,是由人体某部位正常细胞被各种致癌因素影响转变成非正常的细胞,此种细胞具有不断增生的特点,破环了
SrcDatabase-来源库: 期刊
Title-题名: 对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肝癌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研讨
Author-作者: 陈瑶舟;谭莹莹;
Organ-单位: 柳州find protocol市工人医院;
Source-文献来源: 当代医药论丛
Summary-摘要: 目的:探讨对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肝癌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柳州市工人医院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60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Ⅰ组和Ⅱ组(30例/组)。对Ⅱ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Ⅰ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护效果。
结论本地区HIV抗体不确定样本WB带型以gp160和p24为主;WB的条带判读是关键。
目的通过对男男性行
结论本地区HIV抗体不确定样本WB带型以gp160和p24为主;WB的条带判读是关键。
目的通过对男男性行为者(MSM)高危性行为实施心理干预后评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风险,了解行为心理干预对艾滋病(AIDS)防治的意义。方法 98例MSM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9人。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比较行为心理干预后两组HIV传播风险。结果干预前两或者组HIV知识知晓率和性行为及HIV抗体阳性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干预后,干预组知晓率(69.39%)和安全性行为比例(89.80%)均明显高于干预前(38.78%,24.49%)及对照组(40.82%,14.29%),HIV抗体阴性比例(65.31%)较干预前(69.39%)无明显改变(P> 0.05)但高于对照组(44.90%)(P <0.05)EPZ015666临床试验,HIV抗体持续阴性比例(94.12%)高于对照组(68.75%)(P <0.05);干预组(83.67%)性伴数≤1人数多于干预前(48.98%)及对照组(20.41%)(P <0.05),引导性伴检测的MSM人数也明显多于对照组(P <0.05)。结论 MSM安全性行为比例不高。接受行为心理干预后,MSM防护意识及行为加强并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HISelinexorV抗体持续阴性,HIV传播风险下降;还能促使其协助性伴检测,有利于预防艾滋病。
目的分析云南省艾滋病快速检测替代推广运用情况,为全省艾滋病实验室网络建设及艾滋病抗体补充试验检测策略选择提供经验和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全省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筛查阳性样品补充试验检测策略选择情况及其检测结果,构建决策树模型,对传统确证检测(蛋白印迹试验,WB)和快速检测替代策略两种艾滋病抗体检测补充试验检测策略进行检测成本分析。
分析高被引和零被引论文各自的特征。结果是共发表论文804篇,总被引频次为10181次,篇均被引频次为12 7次。高被引论文总数为3
分析高被引和零被引论文各自的特征。结果是共发表论文804篇,总被引频次为10181次,篇均被引频次为12.7次。高被引论文总数为36篇,高被引论文的总被引频次为4302次,篇均被引频次为119.5次,远高于2013—2017年的篇均被引频次。零被引论文总数为36篇。高被引论文的共性特征包括 第一,地域分布多为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第二,单位类型多为三甲医院和www.selleck.cn/products/PHA-739358(Danusertib).html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三,论文类型多为专家述评、指南和共识;第四,肿瘤类型以乳腺癌和甲状腺癌居多;第五,文章来源上专题组稿占了很高比例;第六,临床文章占多数。零被引论文的共性特征包括 第一,地域分布中地级市占了很高比例;第二,单位级别中存在较多的非三甲医院和高校;第三,论文类型中存在较多的个案报道;第四,文章来源均为自由来稿;第五AZD3965,基础文章占多数。结论是肿瘤类期刊的组稿应多面向直辖市和省会城市所在的三甲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组稿类型应以专家述评、指南和共识为主,选题策划可以多考虑乳腺癌和甲状腺癌方面。通过期刊微信公众号对论文进行推广,可以减少零被引论文的数量。
目的初步探讨抑癌基因RBM 5和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前列腺癌(PCa)组Liproxstatin-1半抑制浓度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正常前列腺(NP)组织、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和PCa组织中RBM5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RBM5在NP、BPH和PCa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83.33%、77.13%和11.4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目的 评价肝癌患者采用美蓝染色法辅助Glisson蒂横断式精准肝切除治疗的效果及对术后复发预防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
目的 评价肝癌患者采用美蓝染色法辅助Glisson蒂横断式精准肝切除治疗的效果及对术后复发预防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50例。常规组患者予以肝癌不规则切除术治疗,联合组患者予以美蓝染色法辅助Glisson蒂横断式精准肝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情况,患者术后随访VX-7653年,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年、术后3年复发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相比常规组明显更短,出血量相比常规组明显更少,术后1年、3年肝癌复发率相比常规组明显更低,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临床针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美蓝染色法辅助Glisson蒂横断式精准肝切除术治疗效果明确、术后患者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且术后1年、3年的复发率不要相比常规术式更低。
较高浓度的EGCG才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通过纳米化和EGCG与其他药物的联合使用是提高EGCG生物活性的重要策略。本研究将EGCG和伐地那非(VD)同时包埋于β-乳球蛋白(β-Lg)纳米载体中,制备出EGCG-VD-β-Lg纳米粒(EVβ-NPs),体外试验证实,EVβ-NPs能提高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中Caspase-3GSK461364半抑制浓度活性,使HepG2细胞在S期产生明显的阻滞,诱发细胞核分裂,从而导致HepG2细胞凋亡。研究结果表明,将EGCG与微量的VD联合使用,并通过纳米化包埋可以显著提高EGCG的抗癌活性。这一方法在EGCG抗癌制品的开发方面具有潜在的价值。
目的 探究分析基于信息技术整合的大型三级甲等医院医疗资源管理平台在肝癌介入患者随访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84例肝癌介入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
本文就前列腺癌相关lncRNA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本文就前列腺癌相关lncRNA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无编码功能的RNA分子。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lncRNA主要在转录中、转录后以及表观遗传水平参与基因的表达调控,进而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和转移,与BMS-777607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此文将总结近年来lncRNA在肝癌中研究进展,以期在肝癌的诊断、预防和治疗上提供新的临床思路。
<正>全世界有超过2.4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15%~40%的未接受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可进展为肝硬化,最终导致肝衰竭和Panobinostat核磁肝癌[1-2]。HBV是大小约为3.2kb的部分环状双链DNA,其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可转化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肝细胞中的两个高活性启动子EnhancerⅠ(En1)、EnhancerⅡ(En2)与肝细胞表面表达的特异性受体蛋白及细胞内富集的各类转录调控因子共同决定了HBV的获悉更多嗜肝特性[3]。想通过药物彻底消灭慢性HBV携带者体内的全部病毒十分困难,因此,寻找新的HBV检测标志物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将基因表达数据与临床生存分析相结合,以筛选乳腺癌的枢纽基因和关键通路。方法·从GEO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下载了3个乳腺癌基因表达数据集,筛选出乳腺癌中的差异表达基因。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蛋白多肽类药物日益增多,对此类药物的定量检测及药代动力学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传统生物技术药物分析方法主要是以配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蛋白多肽类药物日益增多,对此类药物的定量检测及药代动力学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传统生物技术药物分析方法主要是以配体结合分析(ligand-binding assay,LBA)为主,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技术由于兼具色谱的高分离OTX015DMSO溶解度能力和质谱的高选择性等优点,也已成为生物大分子药物定量分析的有力手段。综合上述2种方法的各自优势,LCMS/MS技术联用LBA技术进行样品前处理,不仅能降低背景的复杂性,还能避免交叉反应,可以大大提高方法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另外,使用肽水平的免疫捕获可进一步提高分析灵敏度。联合使用配体结合分析-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ybird LBA wiElacridar体内th LC-MS/MS,LBA-LC-MS/MS)技术的关键影响因素包括( 1)捕获试剂的亲和力;(2)酶切位点和效率;(3)指纹肽的选择;(4)内标的选择;(5)蛋白质和肽段的纯化;(6)色谱分离;(7)质谱条件的优化。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研究蛋白多肽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的各种分析方法,其中LC-MS/MS和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JIB-04小鼠lectrophoresis,CE)-MS联用技术可望成为药代动力学研究中较有前途的分析方法。
本研究通过克隆、表达、纯化日本血吸虫胚胎致死异常视觉基因1和2(SjELAV-like 1和SjELAV-like 2),并将获得的纯化蛋白rSjELAV-like 1和rSjELAV-like 2与206佐剂混合免疫BALB/c小鼠,评估rSjELAV-like 1和rSjELAV-like 2的免疫保护效果。
线粒体和Y染色体作为重要的分子遗传标记,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哺乳动物起源进化的研究。基于线粒体DNA的研究,多数研究通过Cytb、D
线粒体和Y染色体作为重要的分子遗传标记,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哺乳动物起源进化的研究。基于线粒体DNA的研究,多数研究通过Cytb、D-Loop区、12SrRNA、16SrRNA等单基因分析,少数通过多基因联合分析和全序列分析展开,对哺乳动CP-868596生产商物母系起源进化进行探讨。基于Y染色体的研究主要通过SRY、AMELY、USP9Y、DBY等单基因分析和多基因联合分析。综述了近年来基于线粒体DNA和Y染色体几个主要基因的鹿科及其他哺乳动物的起源进化研究现状,为动物起源进化研究提Tubastatin A说明书供理论依据。
目的分析白血病患者DNA结合抑制因子4(ID4)、人类Mut L同源物1(hMLH1)、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DX2)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及mRNA表达。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3月selleck产品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四医院确诊的白血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组,按照白血病类型分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3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2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8例,并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ID4、hMLH1、CDX2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及mRNA表达情况。
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是为数不多的几种原产中国的世界性观赏鱼类之一。自2003年以来,多个唐鱼野生种群相
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是为数不多的几种原产中国的世界性观赏鱼类之一。自2003年以来,多个唐鱼野生种群相继被发现,其濒危状态和等级由野外灭绝降为极危。为研究唐鱼养殖种群与广州附近野生种群之间的遗传关系,本文分析了唐鱼3个代表性养殖种群和4个野生种群,共计186个样本的CytbR428基因、2个核基因(ENC1和RAG1)以及13个微卫星位点数据。基于K2P模型的遗传距离结果显示,唐鱼野生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在0.005–0.015之间,养殖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001–0.009。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唐鱼养殖种群包含4个单倍型谱系分支,其中2个分别与广州附近2个野生种群聚Selleck在一起,另外2个分别独立成支。单倍型网络亲缘关系分析显示,清远种群只有1个单倍型且与芳村养殖种群共享,芳村养殖种群拥有最多的单倍型。基于微卫星数据的STRUCTURE分析表明,所有种群最佳分簇数为2,清远种群与养殖种群聚为一簇,良口和石门种群聚为另一簇。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养殖种群高度重可能叠并能与野生种群分开,清远种群与养殖种群存在部分重叠。利用IMa3的基因流分析表明,存在清远种群至芳村养殖种群的单向基因流。综合本文结果,作者认为唐鱼养殖种群应起源于广州附近多个野生种群。清远种群来源于养殖种群中的芳村养殖种群。建议在未来唐鱼的保护策略中,应禁止不规范的放流活动并且禁止将不同野生种群补充至养殖种群,同时加强唐鱼养殖种群和野生种群的遗传资源管理和持续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