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CYFRA21-1、CEA、NSE、CA125及BALP水平检测能较早地发现肺癌骨转移患者的生物学改变,对肺

结论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CYFRA21-1、CEA、NSE、CA125及BALP水平检测能较早地发现肺癌骨转移患者的生物学改变,对肺癌骨转移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目前,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肺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重大威胁。肺部肿瘤的精确分割在临床放射治疗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肺肿瘤的PF-573228分割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PET-CT是定量的分子-结构成像技术,已经被广泛使用于肿瘤的诊断分析和肿瘤治疗方案的制定。本文提出一种联合PET和CT影像进行肺肿瘤检测的方法。在本课题中,我们融合PET和CT这两种图像模态,充分利用PET图像提供的新陈代谢信息和CT图像提供的人体结构信GDC-0068说明书息,结合两种经典的分割算法随机游走算法和图割算法,对肺肿瘤进行同时分割。首先,利用随机游走算法对PET图像进行处理,得到一个初始的肿瘤轮廓。然后,图割算法将初始的肿瘤轮廓作为前景种子点,对PET和CT图像进行联合分割。在图割算法中,PET和CT的联合分割应该被看成是能量最小化的问题,并selleck产品且可以通过最大流最小割的方法来解决。在本文中,我们的创新点在于建立了一个包含两个子图(PET子图和CT子图)的图形,并且设计了一个新的能量函数。该能量函数充分利用了PET和CT图像的特征,对于PET能量函数,它综合利用了PET图像的亮度分布特征,单调下降特征和三维梯度信息;CT的能量函数包含了传统的区域项和边界项能量函数,还有一个用来束缚和定位肿瘤的形状束缚函数。

结论血清HE4联合B7-H3检测可有效提高宫颈癌术后患者预后评估的灵敏度与准确度。
目的分析总结MRI对宫颈癌术前病

结论血清HE4联合B7-H3检测可有效提高宫颈癌术后患者预后评估的灵敏度与准确度。
目的分析总结MRI对宫颈癌术前病情评估和宫旁浸润以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33例宫颈癌患者纳入研究,通过观察患者术前MRI分期、术前临床分期、术后病理分此网站期,判断MRI在该病的诊断价值。结果临床分期对于诊断宫颈癌的准确性是66.7%,MRI分期的准确性是90.91%;MRI对判断宫旁转移的灵敏度为60.00%,特异度为93.33%;MRI对判断淋巴转移灵敏度是77.78%,特异度是92.00%。结论MRI对宫颈癌患者术临床试验前病情评估、宫旁浸润以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较高,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但敏感度较差,可结合其他影像学提高诊断正确性。
免疫耐受是机体对特定抗原不产生应答或产生低水平应答的状态,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
发生。自噬是溶酶体参与的细胞内分解代谢过程,对于免疫耐受的调节是LEE011核磁不可或缺的,在淋巴细胞的阴性选
择、诱导克隆无能和调节性T细胞的产生中均发挥重要的作用。自噬紊乱会引发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重
症肌无力、克罗恩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该文主要对自噬的分子机制、中枢和外周耐受的自噬调节以及自噬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加深了对自噬在免疫耐受中作用的认识,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的防治提供新靶点。

结果 三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非糖尿病组的BMI升高(P<0 05),HbA1和c肽升高(P<0 01),糖尿

结果 三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非糖尿病组的BMI升高(P<0.05),HbA1和c肽升高(P<0.01),糖尿病组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FPG、HbA1c、C肽升高(P<0.01);与非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组BMI升高(P<0.05),收缩压、FPG、C肽明显升高(P<0.01)。与非糖尿病组比较的秩和检验结果为,糖尿病组NYHA心功能分级整体可能更高(P<0.05)。非糖尿病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为(48±8)%,糖尿病组LVEF水平为(43±8)%,非糖尿病组LVEF水平明显高于糖尿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NYHA不同级的FPG、HbA1c、C肽水平比较存在显著差异,NYHAⅡ级Selleck Vistusertib:对于非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均有FPG、HbA1c、C肽与LVEF呈负相关(P<0.05)。结论 非糖尿病及糖尿病CHF患者的FPG、HbA1c及C肽水平均有所升高,三项指标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存在关联性。
目的探讨自然人群中被动吸烟与糖尿病、糖尿病前期的关系。方法运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抽取2013年5月~2015年12月江西省慢病监测点的60MCC95000例居民,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计的《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查。依据空腹血糖检测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组(426例,空腹血糖≥7.0 mmol/L)、糖尿病前期组(848例,6.1 mmol/L<空腹血糖<7.0 mmol/L)、健康组(4562例,空腹血糖≤6.1 mmol/L)三组。评价糖尿病、糖尿病前期与被动吸烟的关系。结果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样本5836例,样本回收率为97.27%。

结果转基因动物行为学、电生理实验结果显示1)定位航行试验中,AD模型组小鼠寻找平台的逃避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所用时间明显增加(

结果转基因动物行为学、电生理实验结果显示1)定位航行试验中,AD模型组小鼠寻找平台的逃避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所用时间明显增加(P<0.01),而给予(D-Ser2)Oxm治疗后明显改善(P<0.01);(D-Ser2)Oxm对WT小鼠的空间学习能力没有影响(P>0.05)。2)空间探索试验中,AD模型组与(D-Ser2)Oxm治疗组间具有交互效应,A还有D模型组小鼠在目标象限的游泳时间百分比较WT组小鼠明显减少(P<0.01);而(D-Ser2)Oxm治疗组小鼠与AD模型组相比目标象限游泳时间明显增加(P<0.01)。3)可视平台实验中发现,各组小鼠找到平台所用的时间及游泳速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4)APP/PS1转基因小鼠的在体海马LTP存在明显压抑(P<0.001Omipalisib化学结构),(D-Ser2)Oxm治疗组中,LTP压抑得到明显改善(P<0.001)。5)各组小鼠的PPF百分比没有差异(P>0.05)。6)Western blot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AD模型组p-PI3K、p-Akt(S-473)的表达量显著减少(P<0.001),p-GSK3β(Y216)的蛋白表达相对增多(P<0.001);与AD模型组相比,(D-Ser2)Oxm治疗组p-PI3K、p-Akt(S-473)的表达量增加(P<0.01),而p-GSK3β(Y216)的表达减少(P<0.01)。原代海马神经元培养实验结果显示1)与单独给予Aβ1-42造成的损伤相比,(D-Ser2)Oxm+Aβ1-42处理组的细胞活力明显提高(P<0.001);加入GLP-1受体抑制剂exendin(9-39)后,细胞活力则显著下降(P<0.001)。

所有数据效应合并值均采用95%可信区间进行相关数据的推演及换算。2 第二部分复方血栓通胶囊干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力衰竭的临床

所有数据效应合并值均采用95%可信区间进行相关数据的推演及换算。2.第二部分复方血栓通胶囊干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纳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性心梗行急诊PCI术且Killip I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为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则为安慰剂联CDK activation合西医常规治疗,疗程3个月。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记录其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超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利钠肽(BNP)、中医证候评分、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评分(MLHFQ)等疗效性指标,以及心肌酶学、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从而综合评估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常规基础治疗干预急性心梗PCI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3.第购买ARN-509三部分复方血栓通胶囊对心梗大鼠心功能保护的作用机制研究(1)构建Sprague Dawley(SD)大鼠心梗模型,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对大鼠心功能及结构的影响。(2)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对大鼠心肌的影响,用Masson、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对心肌组织纤维化的影响,再用Ima寻找更多ge J软件测量Masson染色的胶原容积分数(CVF)。(3)通过酶联免疫反应吸附试验(ELISA)法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对心梗大鼠血清BNP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4)借助转录组高通量测序技术寻找心梗模型组与复方血栓通胶囊组表达显著的差异基因,以从中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对心梗大鼠心肌保护、延缓心室重构、减轻心肌纤维化及降低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

最新研究显示病理状态下,赖氨酸缺陷蛋白激酶-1(with-nolysine kinases 1,WNK1)通过SPAK和OSR1蛋

最新研究显示病理状态下,赖氨酸缺陷蛋白激酶-1(with-nolysine kinases 1,WNK1)通过SPAK和OSR1蛋白途径,调节NKCC1/KCC2表达,从而影响细胞内Cl-浓度。据此,我们推测WNK1-SPAK/OSR1-NKCC1/KCC2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骨癌痛,但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拟建立大鼠骨癌痛模型,首先观察WNK1及Selleck GSK1120212其下游蛋白在BCP大鼠脊髓背角(dorsal horn,DH)和背根神经节(dorsalroot ganglion,DRG)中的表达,然后使用siRNA技术抑制WNK1,观察其下游蛋白的表达以及对BCP大鼠疼痛行为学的影响,进而采用神经药理学的方法研究WNK1-SPAK/OSR1-NKCC1/KCC2信号转导通路是否参与更多BCP的过程。本研究将丰富癌痛机理,为癌痛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新思路。第一部分WNK1在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中的表达目的探讨WNK1激酶在骨癌痛大鼠脊髓DH和DRG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将乳腺肿瘤Walker256细胞株注射于大鼠的左后肢胫骨干骺端,建立大鼠骨癌痛模型。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PF-562271花费,n=5)、假手术组(sham组,n=5)、骨癌痛组(BCP组,n=20);其中control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sham组大鼠在左后肢胫骨干骺端注射10μl Hank’s液,BCP组大鼠则注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1× 105/10μl Hank’s);control组和sham组在观察第12天处死大鼠,BCP组在造模后3、6、9、12d分别处死5只大鼠,并提取L4-6脊髓及相应节段DRG。

2 第二部分研究结果显示(1)三次化疗前,患者的BMI指数变化不明显(F=0 488,P>0 05)。9个时期中,KPS得分随时间

2.第二部分研究结果显示(1)三次化疗前,患者的BMI指数变化不明显(F=0.488,P>0.05)。9个时期中,KPS得分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不同的化疗时期,F=36.690,P<0.001;不同的化疗方案,F=6.903,P=0.011,化疗时期*化疗方案,F=1.675,P=0.132。除治疗相关和食欲不振相关症状群外,其余的症状群在不同的化疗时期得分均会发生变化(PBGJ398化学结构<0.05);不同化疗方案,心理症状群的得分会有所区别(F=5.053,P=0.028)。(2)患者共经历8个症状群,食欲不振相关症状群只在首次化疗前发生。症状群发生率的排序疾病行为(88.9%)>营养=心理(77.8%)>自我形象受损(66.7%)>疲乏相关(55.6%)>胃肠道=治疗相关(44.4%)>食欲不振相关(11.1%),上述症状群(除确认细节食欲不振相关症状群外)对应的常见症状依次为疼痛-气促-冒汗,体重下降-脱发,感到紧张-感到忧伤-担忧-烦躁不安,瘙痒-皮肤改变-我都不认识、不像自己,难以集中精神-精力不足/乏力-感到昏昏欲睡,作呕/恶心-呕吐,食欲不振-食物味道改变。(3)因食欲不振相关症状群只出现一次,故不纳入排序。症状群群内症状的一致性百分比≥75%的排序(≥75%的次数/发4SC-202半抑制浓度生次数)为胃肠道(3/4)>心理(5/7)>疲乏相关(3/5)>治疗相关(2/4)>营养(3/7)>自我形象受损(1/6)>疾病行为(0/8)。研究结论1.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化疗中、后期经历症状数多,KPS(功能状态)下降,提示护理人员在化疗中、后期应多关注患者症状负担,及时提供咨询与帮助。2.患者化疗期间经历的症状群多,不同时期的症状群得分(除治疗相关和食欲不振相关症状群外)也会有所改变;不同的化疗方案对心理症状群有影响。

结论 Survivin、Ki67及HPV16-E6蛋白与宫颈癌发生及发展间存在密切联系,检测各指标进行宫颈癌早期筛查,利于尽早发现

结论 Survivin、Ki67及HPV16-E6蛋白与宫颈癌发生及发展间存在密切联系,检测各指标进行宫颈癌早期筛查,利于尽早发现病变。
目的分析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耐受性差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Tucidinostat8月至2020年8月在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2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2~4周开始化疗,将化疗期间中断治疗者作为耐受性差组(89例),将顺利完成或延迟完成化疗者作为耐受性良好组(331例)。分析并确定影响宫JNJ-26481585购买颈癌患者术后化疗耐受性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化疗耐受性差的列线图模型,并利用ROC曲线下面积及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预测术后化疗耐受性差的区分度和一致性。结果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耐受性差的构成比为21.19%,耐受性差组患者的Etomoxir MW肿瘤低分化、毒副反应Ⅲ~Ⅳ级、营养风险筛查2002量表(NRS-2002)评分≥3分的构成比均明显高于耐受性良好组(χ~2值分别为36.653、88.003、8.643,P<0.05),营养干预的构成比及Karnofsky(KPS)评分明显低于耐受性良好组(χ~2=7.038,t=5.451,P<0.05)。

相比OGD/R组,OGD/R+25-HC组NLRP3、caspase-1、GSDMD、IL-1β、ATF4、BIP、CHOP蛋白水

相比OGD/R组,OGD/R+25-HC组NLRP3、caspase-1、GSDMD、IL-1β、ATF4、BIP、CHOP蛋白水平显著增加,而BAY 11-7082、NAC可以抑制NLRP3、caspase-1、GSDMD、IL-1β表达,TUDCA能减少ATF4、BIP、CHOP、NLRP3、caspase-1、GSDMD、IL-1β蛋白表达。(Eltanexor化学结构9)免疫荧光检测OGD/R组ATF4、BIP、CHOP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OGD/R+si-NC组和OGD/R组无显著差异,OGD/R+si-CH25H组各蛋白荧光强度明显低于OGD/R+siNC组。结论CH25H在OGD/R处理的H9c2心肌细胞中表达明显增加,CH25H及活性产物25-HC通过促进ROS生成和内质网selleck化学应激,激活NLRP3炎性体,进而诱导细胞焦亡,加重OGD/R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目的]探究滋肾丸(ZiShenWan,ZSW)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肾小管上皮细胞焦亡的干预作用及机制,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分析ZSW治疗DN的靶点及通路,为ZSW治疗DN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动物实验采取随机对照方法,将雄性6周龄db/db小鼠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ZSW高剂量组、ZSW中剂量组、ZSW低剂量组(n=10);非糖尿病db/m小鼠为正常对照组(n=10)。适应性喂养2周后,ZSW各剂量组给予ZSW乙醇提取物灌胃(高剂量6.0g/kg;中剂量3.0g/kg;低剂量1.5 g/kg);阳性对照组给予达格列净灌胃(1.0mg/kg);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同时给予等体积去离子水灌胃。

低危患者中,两组的RI、NRM、LFS和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中危患者中,自体移植组和异基因移植组的NRM和OS差

低危患者中,两组的RI、NRM、LFS和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危患者中,自体移植组和异基因移植组的NRM和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RI分别为31.6%vs 8.8%(P<0.01),1年LFS分别为68.4%和85.3%(P=0.02)。行同胞全相合移植的中危患者LFS高于自体移植组(90.5%vs 68.4%,PGSK1120212 molecular weight<0.01),而行单倍体相合移植的中危患者LFS与自体移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危CR1期AML患者接受自体和异基因PB-HCT疗效相似;中危患者行异基因PB-HCT疗效更佳,但其优势仅来源于同胞全相合移植,如缺乏同胞全相合供体,自体移植也是有效替代方法。
目的探讨EVI1基因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AP26113小鼠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患者及其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特点、治疗反应及转归。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确诊急性髓系白血病伴EVI1基因阳性的7例患者,其中男1例,女6例,中位年龄8(3~49)岁。采用巢式PCR检测患者EVI1基因表达水平,并结合患者骨髓形态学类型、细胞遗传学3-MA临床试验、分子生物学等资料,观察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结果 EVI1阳性的AML患者的危险度分层均为高危。随访至2020年5月31日,7例患者中2例患者在正规化疗过程中复发。有6例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5例患者在移植前骨髓细胞学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1例患者行抢救性移植后达细胞学CR;1例患者经正规化疗过程中出现疾病复发未行移植,于确诊后10个月死亡。